《八家后汉书辑注》著錄

著錄

隋書經籍志:

  後漢書一百三十卷無帝紀,吳武陵太守謝承撰。

  後漢記六十五卷本一百卷,梁有,今殘缺。晉散騎常侍薛瑩撰。

  續漢書八十三卷晉祕書監司馬彪撰。

  後漢書十七卷本九十七卷,今殘缺。晉少府卿華嶠撰。

  後漢書八十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晉祠部郎謝沈撰。

  後漢南記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殘缺。晉江州從事張瑩撰。

  後漢書九十五卷本一百卷,晉祕書監袁山松撰。  後漢紀三十卷張璠撰。

  舊唐書經籍志:

  後漢書一百三十三卷謝承撰。

  後漢記一百卷薛瑩作。  後漢書八十三卷司馬彪撰。

  後漢書三十一卷華嶠作。  又一百二卷謝沈撰。

  漢南紀五十八卷張瑩撰。

  後漢書一百二卷袁山松作。

  後漢紀三十卷張璠撰。

  新唐書藝文志:

  謝承後漢書一百三十卷又錄一卷薛瑩後漢記一百卷司馬彪續漢書八十三卷又錄一卷華嶠後漢書三十一卷謝沈後漢書一百二卷袁山松後漢書一百一卷又錄一卷張瑩漢南紀五十八卷張璠後漢紀三十卷

  三、評論袁宏後漢紀自序(節錄)

  予嘗讀後漢書,煩穢雜亂,睡而不能竟也。聊以暇日,撰集為後漢紀。其所綴會漢紀、謝承書、司馬彪書、華嶠書、謝沈書、漢山陽山記、漢靈獻起居注、漢名臣奏,旁及諸郡耆舊先賢傳,凡數百卷。前史闕略,多不次敘,錯謬同異,誰使正之?經營八年,疲而不能定。頗有傳者,始見張璠所撰書,其言漢末之事差詳,故復探而益之。

  文心雕龍史傳篇(節錄)

  至于後漢紀傳,發源東觀。袁張所制,偏駁不倫,薛謝之作,疏謬少信;若司馬彪之詳實,華嶠之準當,則其冠也。

  史通(節錄)

  六家篇:至孝獻帝,始命荀悅撮其書為編年體,依左傳著漢紀三十篇。自是每代國史,皆有斯作,起自後漢,至於高齊。如張璠、孫盛、干寶、徐賈、裴子野、吳均、何之元、王劭等,其所著書,或謂之春秋,或謂之紀,或謂之略,或謂之典,或謂之志。雖名各異,大抵皆依左傳以為的準焉。

  二體篇:蓋荀悅、張璠,丘明之黨也;班固、華嶠,子長之流也。惟此二家,各相矜尚。

  書志篇:原夫司馬遷曰書,班固曰志,蔡邕曰意,華嶠曰典,張勃曰錄,何法盛曰說。名目雖異,體統不殊。亦猶楚謂之檮杌,晉謂之乘,魯謂之春秋,其義一也。

  又曰:若乃五行、藝文,班補子長之闕;百官、輿服,謝拾孟堅之遺。王隱後來,加以瑞異;魏收晚進,弘以釋老。斯則自我作故,出乎胸憶,求諸歷代,不過一二者焉。  又曰:竊以國史所書,宜述當時之事。必為志而論天象也,但載其時彗孛氛祲,薄食晦明,裨灶、梓慎之所占,京房、李郃之所候。至如熒惑退舍,宋公延齡,中台告坼,晉相速禍,星集潁川而賢人聚,月犯少微而處士亡,如斯之類,志之可也。若乃體分濛澒,色著青蒼,丹曦、素魄之躔次,黃道、紫宮之分野,既不預於人事,輒編之於策書,故曰刊之國史,施於何代不可也。其間唯有袁山松、沈約、蕭子顯、魏收等數家,頗覺其非,不遵舊例。凡所記錄,多合事宜。寸有所長,賢於班、馬遠矣。

  又曰:伏羲已降,文籍始備。逮於戰國,其書五車,傳之無窮,是曰不朽。夫古之所制,我有何力,而班漢定其流別,編為藝文志。論其妄載,事等上篇。續漢已還,祖述不暇。夫前志已錄,而後志仍書,篇目如舊,頻煩互出,何異以水濟水,誰能飲之者乎?

  又曰:自漢中興已還,迄於宋、齊,其間司馬彪、臧榮緒、沈約、蕭子顯相承載筆,競志五行。雖未能盡善,而大較多實。何者?如彪之徒,皆自以名慚漢儒,才劣班史,凡所辯論,務守常途。既動遵繩墨,故理絕河漢。兼以古書從略,求徵應者難該;近史尚繁,考祥符者易洽。此昔人所以言有乖越,後進所以事反精審也。

  論贊篇曰:春秋左氏傳每有發論,假君子以稱之。二傳云公羊子、穀梁子,史記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贊,荀悅曰論,東觀曰序,謝承曰詮,陳壽曰評,王隱曰議,何法盛曰述,揚雄曰譔,劉

上一篇:八家后汉书辑注

下一篇:清代諸家後漢書輯本序跋及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