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四·经籍考七十一
卷二百四十四·经籍考七十一
○集(诗集) ※《寇忠愍诗》三卷 晁氏曰:寇准字平叔,华州人。太平兴国中登进士科。淳化五年,参知政事,定策立真宗为皇太子。景德元年,拜平章事。契丹入寇,决亲征之策。凡三入相,真宗不豫,皇后预政,准白上,请太子监国。因令杨亿草制,且进亿以代丁谓。
诘朝,准被酒漏言,累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卒。仁宗时,赠中书令,谥忠愍,尝封莱国公。初,笃学喜属文,尤长诗什,多得警句。在相位,论议忠直,不顾身谋。仇邪媒孽。既以谪死,或又谤之云:“在相位时,与张齐贤相倾,朱能为天书降乾?,准知而不言。”曾子固明其不然,曰:“审如是,丁谓拂须,固足以悦之。”司马温公《训俭文》,亦言其奢侈,子孙丐於海上。然以史考之,莱公盖无子也。集有范雍叙,共二百四十首。“野水无人渡”及“江南春”二首皆在,独“到海只十里”之诗已亡其全篇矣。
陈氏曰:《巴东集》三卷。公初以将作监丞知巴东县,自择其诗百馀篇,且为之序,今刻於巴东。《忠愍公集》三卷,乃河阳守范雍得公诗二百首为三卷,今刻板道州。 ※《张刑部诗》
王介甫序:君诗明而不华,喜讽道而不刻切,其唐人善诗者之徒欤!君并杨、刘生,杨、刘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靡然穷日力以摹之,粉墨青朱,颠错丛?,无文章黼黻之序,其属情籍事,不可考据也。方此时,自守不污者少矣。君诗独不然,其自守不污者邪。 ◎魏仲先《草堂集》二卷《钜鹿东观集》二卷
晁氏曰:魏野字仲先,陕州人。志清逸,以吟咏自娱,忘怀荣利。隐於陕之东郊,手植竹木,绕以流泉,凿土袤丈,曰乐天洞,前立草堂。为诗清苦,句多警策,与寇准、王旦善,每往来酬唱。祀汾阴岁,召不起,卒,赠著作郎。集有薛田序。《钜鹿东观集》乃野之子闲集其父诗四百篇,以赠著作,故以“东观”名集。 ※《潘逍遥诗》三卷 晁氏曰:皇朝潘阆字逍遥,大名人。通《易》、《春秋》,尤以诗知名。太宗尝召对,赐进士第,将官使之,不就。王继恩与之善,继恩下狱,捕阆甚急,久之弗得。咸平初,来京师,尹收系之。真宗释其罪,以为滁州参军。後卒於泗上。与王禹?、孙何、柳开、魏野交好最密。集有祖无择序,钱易、张逵皆碣其墓,附於集後。苏子瞻少年时过一山院,见壁上有句云:“夜凉知有雨,院静若无僧。”而不知何人诗。今集有此联,乃阆《夏日宿西禅院》诗也。小说中谓阆坐卢多逊党,尝追捕,非也。
陈氏曰:阆尝赐及第,後坐追夺,变姓名僧服,入中条山,卒於泗州。又有严陵刻本同,但少卷末三首。
◎东里《杨聘君集》一卷 陈氏曰:处士郑圃杨朴契元撰。太宗尝召对,拜郎中,不受,以其子为长水尉。
※《滕工部集》一卷
陈氏曰:滕白撰。篇首《寄陈搏》,知为国初人。又有《右省怀山中》及《台中寄朱从事》诗,则其扬历清要亦多矣。史传亡所见,未有考也。
※《王?集》一卷
陈氏曰:王?撰。集中有《春日感怀上滕白郎中》,盖亦国初人。又有“圣驾亲征河东”,及有“甲午避寇,全家欲下荆南”之语,则是李顺乱蜀之岁,?盖蜀人也耶?
※《渔舟集》一卷
陈氏曰:处士成都郭震希声撰。自称汾阳山人。李畋为作集序。淳化四年,忽作诗曰:“朝出东门游,东门好春色。青青原上草,莫放征马食。”诣阙献书,言蜀利病。未几,顺贼已作矣。
※《王初歌诗集》一卷
陈氏曰:王初撰。未详何人。有《延平天庆观诗》,当是祥符後人也。 ※《书台集》三卷
陈氏曰:处士南隆朱有大有撰。自称?台山人。天禧中,王晦叔守蜀,以《古风》六十言遗之。书台者,其所居坊名也。
※《甘棠集》一卷
陈氏曰:知制诰上蔡孙仅邻几。咸平元年进士第一人。後其兄何一榜。尝从何通判陕府,以所赋诗集而序之,首篇曰“甘棠思循吏”,故以名集。仅兄弟皆不寿,故不大显。 ※《钱氏白歌诗》二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吴越钱易希白撰。废王亻宗之子。咸平二年进士第二人。 景德二年制科。初,钱氏归国,群从皆补官,独易与兄昆不见录,遂刻志读书,皆第进士。昆至谏议大夫,易子彦远、明逸又皆以贤良方正入等。宋兴,父子兄弟制举登科者,惟钱氏一门。易有集百五十卷,未见,家止有此及《滑稽集》四卷而已。
※《林和靖诗》三卷《西湖纪逸》一卷
晁氏曰: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刻志为学,结庐西湖之孤山。真宗闻其名,诏郡县常存遇之。善行书,喜为诗,其语孤峭澄淡,临终作一绝曰:“茂陵他日求遗藁,犹喜初无封禅书。”或刻石置之其墓中。赐谥曰和靖先生。
※《清风集》一卷
陈氏曰:职方员外郎鲍当撰。
※《石曼卿集》一卷 晁氏曰:石延年字曼卿,南京宋城人。举进士不中,为三班奉职,改太常寺太祝,迁秘阁校理。气貌雄伟,喜论事,善书札,纵酒不羁,世多传其仙去。其诗如《春阴》、《红梅》及“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声不逐春光老,花影常随日脚流”之句,至今讽咏焉。
陈氏曰:其诗自为序,石介复为作序。其仕以三举进士为三班奉职。出处详见欧公所作《墓志》。
欧公《诗话》曰:石曼卿自少以诗酒豪放自得,其气貌伟然,诗格奇峭。又工於书,笔画遒劲,体兼颜、柳,为世所珍。余家尝得南唐後主澄心堂纸,曼卿为余以此纸书其《筹笔驿诗》,诗,曼卿平生所自爱者,至今藏之,号为“三绝”,真余家宝也。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见之者,云恍惚如梦中。言“我今为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往游,不得,忿然骑一素骡去如飞。其後又云降於亳州一举子家,又呼举子云,不得,因留诗一篇与之。余亦略纪其一联云:“莺声不逐春光老,花影长随日脚流。”神仙事怪不可知,其诗颇类曼卿平生语,举子不能道也。
张浮休评曼卿诗,如饥雁夜归,岩冰春拆,俊爽有馀而不可寻绎。
《朱子语录》:因举曼卿诗,极有好处,如“仁者虽无敌,王师固有征。无私乃时雨,不杀是天声”长篇,某旧於某人处见曼卿亲书此诗,大字,气象方严遒劲,极可宝爱,真所谓“颜筋柳骨令人喜”,苏子美字远不及矣。如《筹笔驿》诗“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又“乐意”“生香”之句极佳,惜不见全集。
後村刘氏曰:曼卿诗惟《筹笔驿》词翰俱妙,人所传诵。及“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一联,为伊、洛中人所称,他作苦不甚见。晚得其集,石徂徕作序,称其“与穆参军以古文自任,而曼卿尤豪於诗”石自序:“性懒,有作不能录,早时解记数百篇,过壮记益衰,近几尽废。有收百篇来者,览之或尚能识,或如非巳言,久?能辨,遂并近诗存三百篇,藏之於家。”欧公尤重其人,范公有“凿幽索秘,破坚发奇,高凌虹霓,清出金石”之评。集中《华山》、《泰山》、《嵩山》五言长篇各一首,笔力在薛能之上,馀警句尚多。五言云:
“行人晚更急,归鸟夕无行。”“天寒河影淡,山冻瀑声微”。“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草白有时荣,?白不再好;人生不如春,?白不如草。”“弋下失冥鸿,网细遗巨?。”“风劲香逾远,天寒色更鲜;秋天买不断,无意学金钱。”七言云:“洛渚微波长映步,汉宫香水不濡肌。”“独步世无吴苑艳,浑身天与汉宫香。”“耻居汤、武干戈域,宁死唐、虞揖逊区。”“汾河不断天南流,天色无情淡如水。”“南朝文物尽清贤,不事风流即放言;三百年间?堪笑,绝无人可定中原。”“中散向人疏懒甚,步兵因酒过差名。”皆清拔有气骨。
※《吕文靖集》五卷 陈氏曰:丞相许国文靖公寿春吕夷简坦夫撰。文靖不以文鸣,而其诗清润和雅,未易及也。
※《陈亚之集》一卷
晁氏曰:陈亚字亚之。性滑稽,喜赋药名诗。仕至司封郎中。药名诗始於唐人张籍,有“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下枝”之诗,人谓起於亚,实不然也。
陈氏曰:咸平五年进士。有集三卷,药名诗特其一体耳。如“马嘶曾到寺,犬吠乍行村”,“吏辞如贺日,民送自迎时”,皆佳句,不在此集也。
※《金陵览古诗》三卷 陈氏曰:虞部员外郎杨备撰。亿之弟也。
※《李问集》一卷
陈氏曰:国子博士广陵李问舜愈撰。
※《苏才翁集》一卷
晁氏曰:苏舜元字才翁,子美兄也。工草隶,诗章豪丽。 ※《晁君成集》十卷《别集》一卷
陈氏曰:新城令晁端友君成撰。东坡为作序。补之,其子也。 东坡序略曰:晁君成,君子人也。吾与之游三年,知其为君子,而不知其能文与诗,而君亦未尝一语及此者。其後君既没,其子补之出君之诗三百六十篇,读之而惊曰:嗟乎!诗之旨虽微,然其美恶高下,犹有可以言传而指见者;至於人之贤不肖,其深远茫昧难知,盖甚於诗。今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诗,则其所谓知君之为君子者,果能尽知之乎?君以进士得官,所至民安乐之,惟恐其去,然未尝以一言求於他人,凡从事二十三年而後改官以没。由此观之,非独吾不知,举世莫知之也。君之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而每篇辄出新意奇语,宜为人所共爱,其势非君深自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补之,於文无所不能,博辨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於世。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名者之必有後也。
※《杜师雄诗》一卷
晁氏曰:宋朝杜默字师雄。徂徕人石介作《三豪篇》,所谓歌之豪者。苏子瞻颇陋之。
※《郑成之集》十卷
晁氏曰:宋朝郑褒字成之,闽人。登进士第。慕韩愈为文。陈诂为编次其集,张景为之序。
※《将归集》一卷
晁氏曰:未详何人。有《题林逋隐居诗》,当是昭陵时人也。 ※《徐仲车诗》一卷
晁氏曰:宋朝徐积字仲车,东?人。
※《黄虞部诗》一卷
晁氏曰:宋朝黄观。昭陵时,尝将漕成都。
◎邵尧夫《击壤集》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邵雍尧夫,隐居洛阳。熙宁中,与常秩同召,力辞不起。邃於《易》数,始为学,至二十年不施枕榻睡,其精思如此。歌诗盖其馀事,亦颇切理,盛行於时。卒,谥康节。集自为序。 《朱子语录》: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书》,其花草便是诗。
※《韩持国诗》三卷 晁氏曰:韩维字持国。亿之子也。与其兄子华玉汝俱位宰相。持国最能诗,世传其《酴?糜》绝句,他多称是。
※《注荆公诗》十五卷
陈氏曰:参政眉山李壁季章撰。谪居临川时所作。助之者曾极景建。魏鹤山作序。
《石林诗话》曰: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如“天下苍生时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又“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又“平治险秽非无力,润泽焦枯是有才”之类,皆直道其胸中事。後为群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乃知文字虽工拙有定限,然必视其幼壮,虽公方其未至,亦不能力强而遽至也。 又曰: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如“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读之初不觉有对偶,至“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但见舒闲容与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皆经隐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尝与叶致远诸人和“头”字韵诗,往返数四,其末篇云:“名誉子真居谷口,事功新息困壶头”。以谷口对壶头,其精切如此,後数月,取木追改云:“岂爱京师传谷口,但知乡里胜壶头。”今集中两本并存。
《漫叟诗话》:荆公定林後诗,精深华妙,非少作之比,尝作《岁晚》诗云: “月映林塘静,风涵笑语凉。俯窥怜净绿,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ョ,扶衰上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自以比谢灵运,议者亦以为然。
《後山诗话》:鲁直谓荆公之诗,莫年方妙,然格高而体下,如云:“自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乃前人所未道。又云:“扶舆度阳焰,窈窕一川花。”谓包含数个意。虽前人亦未道,然学三谢失於巧耳。
又云:荆公诗云:“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益费精神。”而公平生文体数变,莫年诗益工,用意益苦,故言不可不谨也。
张浮休评王介甫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欲有执著而曾不可得。
※《临川诗选》一卷
陈氏曰:汪藻彦章得半山《别集》,皆罢相山居时老笔。过江失之,遂於《临川集》录出,又言有表启十馀篇,不存一字。
※《注东坡诗》四十二卷《年谱》、《目录》各一卷
陈氏曰:司谏吴兴施元之德初,与吴郡顾景蕃共为之。元之子宿从而推广,且为《年谱》,以传於世。陆放翁作序,颇言注之难,盖其一时事实,既非亲见,又无故老传闻,有不能尽知者。噫!岂独坡诗哉!注杜诗者非不多,往往穿凿附会,皆臆决之过也。 张浮休评子瞻诗如武库初开,戈矛森然,观者不觉神伶,若一一寻之,不无利钝。 放翁陆氏序略曰:唐诗人最盛,名家者以百数,惟杜诗注者数家,然概不为识者所取。近世有蜀人任渊,尝注宋子京、黄鲁直、陈无巳三家诗,颇称详赡。
若东坡先生之诗,则援据闳博,指趣深远,渊独不敢为之说。某顷与范公至能会於蜀,因相与论东坡诗,慨然谓余:“足下当作一书,发明东坡之意,以遗学者。”某谢不能。後二十五年,某告老居山阴,吴兴施宿武子出其先人司谏公所注数十大篇,属某作序。司谏公以绝识博学名天下,且用功深,历岁久,又助之以顾君景蕃之该洽,则於东坡之意,盖几可以无憾矣。 ※《山谷集》十一卷《外集》十一卷《别集》二卷
陈氏曰:黄庭坚鲁直撰。江西所刻《诗氵瓜》,即《豫章前》、《後集》中诗也。《别集》者,庆元中莆田黄汝嘉增刻。 ※《山谷编年诗集》三十卷《年谱》二卷
陈氏曰:山谷诗文,其甥洪氏兄弟所编,断自进德堂以後,今《外集》所载数卷,有晚年删去者,故任子渊所注,亦惟取《前集》而已。监丞黄┿子耕者,其诸孙也。即会?卒别集,复尽取其平生诗,以岁月次第编录,且为之谱,今刊板括苍。
※《後山集》六卷《外集》五卷
陈氏曰:陈师道无巳撰。亦於正集中录出,入《诗氵瓜》。江西宗氵瓜之说,出於吕本中居仁,前辈固有议其不然者矣。後山虽曰见豫章之诗,尽弃其学而学焉,然其造诣平澹,真趣自然,实豫章之所阙也。
※《注黄山谷诗》二十卷《注後山诗》六卷
陈氏曰:新津任渊子渊注,鄱阳许尹为序。大抵不独注事而兼注意,用工为深。二集皆取前集。陈诗以魏衍集记冠焉。
後村刘氏曰:国初诗人如潘阆、魏野规规晚唐格调,寸步不敢走作,杨、刘则又专为“昆体”,故优人有“ㄎ扯义山”之诮。苏、梅二子,稍变以平淡豪俊,而和之者尚寡。至六一、坡公巍然为大家数,学者宗焉。然二公,亦各极其天才笔力之所至而巳,非必钅?炼勤苦而成也。豫章稍後出,会粹百家句律之长,究极历代体制之变,?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遂为本朝诗家宗祖,在禅学中,比得达磨不易之论也。其《内集》诗尤善,信乎其自编者。顷见赵履常极宗师之,近时诗人,惟赵得豫章之意,有绝似之者。
又曰:後山树立甚高,其议论不以一字假借人,然自言其诗师豫章公。或曰黄、陈齐名,何师之有?余曰:射较一镞,弈角一著,惟诗亦然。後山地位去豫章不远,故能师之,若问秦、晁诸人,则不能为此言矣。此惟深於诗者知之。文师南丰,诗师豫章,二师皆极天下之本色,故後山诗文高妙一世。然《题太白画像》云:“江西胜士与长吟,後来不忧身陆沉。”胜士谓饶德操也。按德操此诗去“手污吾足”之作,大争地位,太白非德操,遂陆沉邪?似非笃论。
※《卢载杂歌诗》一卷 陈氏曰:卢载厚元撰。集中有与胡则、钱惟演往来诗。
※《琴轩集》一卷
陈氏曰:题南荣浪翁李有庆撰。与石昌言、任师中同时。卷末《赠答十二绝》,阙其六。其曰癸已岁者,殆皇?中邪?
※《元章简诗集》十卷
陈氏曰:参政元绛厚之撰。
※《刘景文集》十卷 陈氏曰:左藏库使知隰州刘季孙景文撰。环庆死事将平之子也。东坡尝荐之。
坡在杭,季孙寄诗,有“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之句,其诗慷慨有气,如其为人。
※《广讽味集》五卷
陈氏曰:吏部侍郎南京王钦臣仲至撰。
※《海门集》八卷
陈氏曰:渤海张重撰。有《上苏子瞻内翰》诗,又有《张伯玉游鉴湖晚归》诗。伯玉知越州当嘉?末,而东坡为翰苑在元?间,重皆与同时,特未详其人。 ※《王岐公宫词》一卷
陈氏曰:王?禹玉撰。
※《逸民鸣》一卷
陈氏曰:盱江李樵撰。泰伯之侄孙。
※《湛推官集》一卷
陈氏曰:长乐湛鸿季潜撰。绍圣初,韩昌国序。
※《青山集》三十卷 陈氏曰:朝奉郎当涂郭祥正功父撰。初见赏於梅圣俞,後见知於王介甫,仕不达而卒。李端叔晚寓其乡,祥正与之争名,未尝同堂,至为俚语以讥诮之,则其为人不足道也。
张浮休评郭祥正诗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终日揖让,而?口者少。
※《方秘校集》十卷
陈氏曰:莆田方惟深子通撰。其父屯田龟年葬吴,遂为吴人。与朱伯原善,以女嫁伯原之子。尝举进士,冠其乡,不第。晚得兴化军助教,年八十三以卒。
王荆公最爱其诗精诣警绝。始,余得其诗二卷,乃其侄孙萧山宰翱所编。後乃知莆中尝刊板,为十卷,且载程俱致道所作《墓志》於末。曾忄造《诗选》,直以为姑苏人者,误也。《诗选》又言荆公爱其“春江渺渺”一绝,手书之,遂载《临川集》。曾纡《南游记旧》亦云,而其诗则“客帆收浦”者也。二诗皆不在今集中,岂以《临川集》巳收故邪?二本大略同,亦微有出入。
※《庆湖遗老集》九卷《拾遗》二卷
陈氏曰:朝奉郎共城贺铸方回撰。自序言外监知章之後,且推本其初,出王子庆忌,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今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改为贺氏,庆湖亦转为镜。未知其说何所据也。其《东山乐府》,张文潜序之。铸後居吴下,叶少蕴为作传,详其出处,且言与米芾齐名。然铸生皇?壬辰,视米芾犹为前辈也。
※《操缦集》五卷
陈氏曰:周邦彦撰。亦有全集中所无者。
◎司马才仲《夏阳集》两卷
晁氏曰:司马??字才仲。温公之侄孙。元?初,与王当辈同中贤良科,调官钱塘。喜赋宫体诗,故世传其为鬼物所祟而卒。
◎司马才叔《逸堂集》十卷 晁氏曰:司马?或字才叔。才仲之弟也。登进士第。亦尝应贤良,以党锢不召。诗虽纤艳,比其兄稍庄雅。
※《得全居士集》三卷
陈氏曰:赵鼎元镇撰。全集号《忠正德文》,其曾孙壁别刊其诗,附以乐府。
陆游曰:“忠简谪朱崖,临终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呜呼!可不谓伟人乎?”
※《高隐集》七卷
陈氏曰:高隐处士蕲春林敏功子仁撰。尝以《春秋》乡荐,不第。以诗文百卷,号《蒙山集》,兵火後不存。
※《无思集》四卷
陈氏曰:休敏修子来撰。敏功之第。
後村刘氏曰:三林诗极少,曾端伯作《高隐小传》,云有诗文百二十卷,今所存十无一二。兄弟皆隐君子,不独以诗重。
※《柯山集》二卷 陈氏曰:齐安潘大临?老撰。所谓“满城风雨近重阳”者也。 後村刘氏曰:东坡、文潜先後谪黄州,皆与?老游。其诗自云师老杜,然有空意无实力。余旧读之,病其深芜,後见夏均父读?老师,亦有深芜之评。
※《溪堂集》五卷《补遗》二卷
陈氏曰:临川谢逸无逸撰。 《漫叟诗话》:谢无逸学古高杰,文词??炼,篇篇有古意,尤工於诗。
《冷斋夜话》:无逸工诗能文,黄鲁直读其诗曰:“晁、张流也,恨未识之耳。”无逸诗曰:“老凤垂头噤不语,枯木槎牙噪春鸟。”又曰:“贪夫蚁旋磨,冷官鱼上竿”。又曰:“山寒石?瘦,水落溪毛?”。皆为鲁直所称赏。 ※《竹友集》七卷
陈氏曰:谢迈幼?撰。逸之弟。 後村刘氏曰:吕紫微评无逸诗似康乐,幼?诗似元晖。按康乐一字百炼乃出冶,元晖尤丽密;无逸轻快有馀而欠工纟致,幼?差苦思,其合元晖者亦少。然弟兄在政、宣间,科举之外,有岐路可进身,韩子苍诸人或自鬻其技至贵显,二谢乃老死布衣,其高节亦不可及。
※《日涉园集》十卷
陈氏曰:卢山李彭商老撰。公祥之从孙。
後村刘氏曰:商老,公择尚书家子弟也。东坡、山谷、文潜诸公皆与往还,颇博览强记,然诗体拘狭少变化。
※《清非集》二卷
陈氏曰:豫章洪朋龟父撰。
※《老圃集》一卷
陈氏曰:谏议大大洪刍驹父撰。
※《西渡集》一卷
陈氏曰:中书舍人洪炎玉父撰。洪氏弟兄四人,其母黄鲁直之妹,不淑早世,所为赋“毁壁”者也。龟父举进士不第,其季羽鸿父坐上书元符入籍终其身,刍、炎皆贵,而刍靖康失节,贬废。羽诗不传。
後村刘氏曰:三洪与徐师川皆豫章之甥。龟父警句,往往前人所未道,然早卒,惜不多见。驹父诗尤工,初与龟父游梅仙观,龟父有诗,卒章云:“愿为龙鳞婴,勿学蝉骨蜕”。是以直节期乃弟矣。驹父後居上坡,晚节不终,不特有愧於舅氏,亦有愧於长君也。玉父南渡後为少蓬,闻师川召,有《怀驹父》诗云:
“欣逢白鹤归华表,更想黄龙出羽渊。”然师川卒不能返驹父於鲸波之外,玉父爱兄之道至矣!余读而悲之。
※《岷山百境诗》二卷 晁氏曰:王き字道辅。少有能诗名,世谓其诗初若不经意,然遣辞属意,清丽绝人。自号南陔居士。宣和中以狂谲被谮,伏诛。
※《杨天隐诗》十卷
晁氏曰:皇朝杨恬字天隐。潼川人。
上一篇:文献通考
下一篇:卷二百四十五·经籍考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