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六·经籍考十三

卷一百八十六·经籍考十三

○经(乐)

  《西汉·艺文志》:自黄帝下至三代,乐各有名。周衰,《礼》、《乐》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师古曰:眇,细也。言其道精微,节在音律,不可具於书。眇亦读曰妙),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汉兴,制氏以雅乐声律,世在乐官,颇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六国之君,魏文侯最为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师古曰:桓谭《新论》云窦公年百八十岁,两目皆盲,文帝奇之,问曰:“何因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众技,教鼓琴,臣导引,无所服饵。”)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  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献八佾之舞,与制氏不相远。其内史丞王定传之,以授常山王禹。禹,成帝时为谒者,数言其义,献二十四卷记。刘向校书,得《乐记》二十三篇,与禹不同,其道浸以益微。(师古曰:浸渐也)

  晁氏曰:古之为国者先治身,故以礼、乐之用为本;後世为国者先治人,故以礼、乐之用为末。先王欲明德於天下,深推其本,必先?身,而?身之要在乎正心诚意,故礼以制其外,乐以养其内,内之不贞之心无自而萌,外之不义之事无由而蹈,一身既?,而天下治矣,是以礼、乐之用,不可须臾离矣。後世则不然,设法造令,务以整治天下,自?其暴戾恣睢之心,谓躬行率人为迂阔不可用。

  若海内平定,好名之主然後取礼之威仪、乐之节奏,以文饰其治而已。则其所谓礼、乐者,实何益於治乱成败之数?故曰後世为国者,先治人,以礼、乐之用为末。虽然,礼文在外,为易见,历代犹不能废;至於乐之用在内,微密要眇,非常情所能知,故自汉以来,指乐为虚器,杂以郑、卫、夷狄之音,虽或用於一时,旋即放失,无复存者,况其书哉!今裒集数种,姑以补书目之阙焉尔。  陈氏曰:刘歆、班固虽以《礼》、《乐》著之《六艺略》,要皆非孔氏之旧也。然《三礼》至今行於世,犹是先汉旧传,而所谓《乐》六家者,影响不复存矣。窦公之《大司乐章》既巳见於《周礼》,河间献王之《乐记》亦巳录於《小戴》,则古乐巳不复有书。而前志相承,?取乐府、教坊、琵琶、羯鼓之类,以充《乐》类,与圣经并列,不亦悖乎!晚得郑子敬氏《书目》,独不然,其为说曰:“《仪注》、《编年》,各自为类,不得附於《礼》、《春秋》,则後之乐书,固不得列於《六艺》。”今从之。而著於子录杂艺之前。

  按古者《诗》、《书》、《礼》、《乐》,皆所以垂世立教,故《班史》著之《六艺》,以为经籍之首。流传至於後世,虽有是四者,而俱不可言经矣。故自唐有四库之目,而後世之所谓《书》者入史门,所谓《诗》者入集门,独《礼》、《乐》则俱以为经,於是以历代典章、仪注等书厕之《六典》、《仪礼》之後,历代乐府、教坊诸书厕之《乐记》、《司乐》之後,猥杂殊甚。陈氏之言善矣!

  然乐者,国家之大典,古人以与礼并称,而陈氏《书录》则置之诸子之後,而侪之於技艺之间,又太不伦矣。虽後世之乐不可以拟古,然既以乐名书,则非止於技艺之末而已。况先儒释经之书,其反理诡道,为前贤所摈斥者,亦沿经之名,得以入於经类,岂後世之乐书,尽不足与言《乐》乎!故今所叙录,虽不敢如前志相承,以之拟经,而以与仪注谶纬并列於经解之後,史、子之前云。

  《汉志》:凡《乐》六家,百六十五篇。(出淮南刘向等《琴颂》七篇)  《隋志》:四十二部,一百四十二卷。(通计亡书,合四十六部,二百六十三卷)  《唐志》:三十一家,三十八部,二百五十七卷。(失姓名九家,张文收以下不著录二十家,共九十三卷)

  《宋三朝志》:四十五部,四百九卷。

  《宋两朝志》:三十三部,一百七十四卷。  《宋四朝志》:二十一部,三百一十卷。

  《宋中兴志》:六十四家,七十一部,六百五十五卷。

  ※《乐府杂录》一卷  《崇文总目》:唐段安节撰。其事芜?不伦。

  晁氏曰:记唐开国以来雅、郑之乐,并其事始末。  ※《历代乐仪》

  《崇文总目》:唐协律郎徐景安撰。总序律吕,起周、汉,讫於唐。著唐乐章差为详悉。

  ※《大乐令壁记》

  《崇文总目》:唐协律郎刘贶撰。分《乐》、《元正乐》、《四夷乐》,合三篇。  ※《古乐府乐府古题要解》共十二卷  《崇文总目》:唐吴兢撰。释古乐典所以名篇之意。

  晁氏曰:兢纂。采汉、魏以来古乐府词,凡十卷。又於传记及诸家文集中采乐府所起本义,以释解古题云。

  ※《乐府解题》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与吴兢所撰《乐府古题》颇同,以《江南曲》为首,其後所解差异。

  ※《玉台新录》十卷  晁氏曰:陈徐陵纂。唐李康成云:“昔陵在梁世,父子俱事东朝,特见优遇。

  时承华好文,雅尚宫体,故采西汉以来词人所著乐府艳诗,以备讽览,且为之序。”

  ※《玉台後集》十卷

  晁氏曰:唐李康成采梁萧子范迄唐张赴二百九人所著乐府歌诗六百七十首,以续陵编,序谓“名登前集者,今并不录,唯庾信,徐陵仕周、陈,既为异代,理不可遗”云。

  後村刘氏曰:郑左司子敬家有《玉台後集》,天宝?李康成所撰。自陈後主、隋炀帝、江总、庾信、沈、宋、王、杨、卢、骆而下二百九人,诗六百七十首,汇为十卷。与前集皆徐陵所遗落者,往往其时诸人之集尚存,其中多有佳句。

  ※《乐府古今解题》  《崇文总目》:唐郗昂撰。或云王昌龄撰,未详孰是。旧云《古今乐府解题》,又云《古题》,所载曲名与吴兢所撰《乐府解题》颇异。复有唐李百药词,今定为《乐府古今解题》

  ※《声律要诀》十卷

  《崇文总目》:唐田琦撰。推本律吕及制管定音之法,文虽近俗,而於乐理尤诣焉。

  晁氏曰:唐上党郡司马田畴撰。序谓:“一切乐器,依律吕之声,皆须本月真响。若但执累黍之文,则律吕阴阳不复谐矣。故据经史,参校短长为此书”云。

  ※《羯鼓录》一卷

  《崇文总目》:唐南卓撰。羯鼓,夷乐,与都昙、答鼓皆列於九部,至唐开元中始盛行於世。卓所记多开元、天宝时曲云。

  陈氏曰:卓,唐为婺州刺史。

  ※《琴操》三卷  《崇文总目》:晋广陵相孔衍撰。述诗曲之所从,总五十九章。

  陈氏曰:止一卷,不著名氏。《中兴书目》云:晋广陵守孔衍以琴调《周诗》五篇、古操、引共五十篇,述所以命题之意。今《周诗》篇同,而操、引财二十一篇,似非全书也。

  ※《琴谱三均手诀》

  《崇文总目》:宋谢庄撰。叙唐虞至宋世善琴者姓名,及古曲名。言《琴通》三均,谓《黄锺》、《中吕》、《无射》。

  ※《琴经》  陈氏曰:托名诸葛亮,浅俚之甚。

  ※《琴手世谱》一卷

  《崇文总目》:唐道士赵邢利撰。记古琴指法,为左右手图二十一种。

  陈氏曰:一名《弹琴古手法》。

  ※《金风乐》一卷  《崇文总目》:唐元宗撰。盖琴曲名。

  ※《琴书》三卷  《崇文总目》:唐翰林待诏赵惟氵?撰。略述琴制,叙古诸曲及善琴人姓名。

  陈氏曰:惟氵?称前进士滁州全椒尉。

  ※《琴谱》三十卷

  《崇文总目》:唐陈康士撰。按康士作《琴曲》一百章,谱十三卷,《宫调》二十章,《商调》十章,《角调》五章,《徵调》七章,《琴调》五章,《黄锺》十章,《离忧》七章,《沉湘》七章,《侧蜀》七章,《缦角》七章,《玉女》五章。其谱散亡。今书旧目有《琴调》六卷,《琴谱》一卷,残缺无首尾,所裁乃《楚》、《角》、《宫》、《黄锺》、《侧蜀》、《琴调》数篇,馀皆亡。

  ※《琴谱序》一卷

  《崇文总目》:陈康士等撰。康士字安道,以善琴知名。尝操琴曲百篇,谱十三卷。进士姜阮、皮日休皆为序,以述其能。康士谱今别行。

  ※《琴调》四卷

  《崇文总目》:陈康士撰。《楚调》五章,《黄锺调》二十章,《侧蜀》、《瑟调》皆一章。

  ※《离骚谱》一卷

  《崇文总目》:陈康士撰。依《离骚》以次声。

  ※《大唐正声新扯琴谱》一卷

  《崇文总目》:唐陈拙纂。集琴家之说,不专声谱。  ※《广陵止息谱》一卷

  《崇文总目》:唐吕渭撰。晋中散大夫嵇康作琴调《广陵散》,说者以魏氏散亡自广陵始,晋虽暴兴,终止息於此。康避魏、晋之祸,?之於鬼神。河东司户参军李良辅云袁孝己窃听而写其声,後绝其传。良辅传之於洛阳僧思古,传於长安张老,遂著此谱。总二十三拍,至渭,又增为三十六拍。

  ※《东杓引谱》一卷  《崇文总目》:唐协律郎李约撰。约患琴家无角声,乃造《东杓引》七拍,有麟声绎声,以备五音。

  ※《无射商九调谱》一卷

  《崇文总目》:唐萧?撰。?因胡笳推《无射商》,自创为九调。

  ※《琴雅略》一卷  《崇文总目》:唐殿侍中郎齐嵩撰。概言创制音器之略。

  ※《琴声律图》一卷  《崇文总目》:唐恭陵署令王大刀承诏撰。国琴制度,以六十律旋宫之法次其上,前序历引诸家律吕相生之术。

  ※《琴德谱》一卷

  《崇文总目》:唐因寺僧道英撰。述吴、蜀异音,及辨析指法。道英与赵邢利同时,盖从邢利所授。

  ※沈氏《琴书》一卷

  《崇文总目》:沈氏撰,不著名。首载嵇中散《四弄》,题赵师法撰;次有《悲风》、《三峡》、《流泉》、《渌水》、《昭君》、《下舞》、《间弦》,并《胡笳四弄》,题盛通师撰。盖诸家曲谱,沈氏集之。

  ※《琴说》一卷

  陈氏曰:唐工部尚书李勉撰。

  ※《琴说》一卷  陈氏曰:唐待诏薛易简撰。衡州来阳尉。  ※《教坊记》一卷

  晁氏曰:唐崔令钦撰。开元中,教坊特盛,令钦记之。率鄙俗事,非有益於正乐也。  ※《琶琵故事》一卷

  晁氏曰:未详何人所纂。

  陈氏曰:段安节撰。

  ※张淡正《琴谱》一卷

  《崇文总目》:茅仙逸人张淡正撰。不详何代人。解琴指法。

  ※《琴谱》二卷

  《崇文总目》:梁开平中王邈撰。

  ※《小胡笳子十九拍》一卷

  《崇文总目》:伪唐蔡翼撰。琴曲有大、小胡笳,《大胡笳十八拍》,沈辽集,世名“沈家声”。《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谓之“祝家声”。

  祝氏不详何人,所载乃小胡笳子。

  ※《阮咸谱》一卷,《琴调》一卷  《崇文总目》:伪唐蔡翼撰。

  ※《琴杂说》一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盖琴家杂集器图声诀之略。

  ※《琴调》三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无射》、《商》、《角》诸谱皆亡其曲名。

  ※《琴谱》四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凡四大曲,一曰《别鹤林》,其三皆失其名而谱存,今留以待知琴者。

  ※《琴略》一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序有七例,颇抄历代善琴者。各为门类,又载拍法及杂曲名。

  ※《琴式图》二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以琴制度为图,杂载赵邢利指诀,又有白?先生《三诀》。

  陈氏曰:《三诀》凡一卷,称天台白?先生。  ※《三乐谱》一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载《商调三乐谱》。

  ※《琴谱纂要》五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图琴制度,及载古曲谱曲名。

  ※《琴书正声》九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集《游春》、《绿水》、《幽居》、《坐愁》、《思秋》、《思楚》、《明光》、《易水》、《凤归林》、《接兴》、《白?》,凡十数谱。

  ※《琴谱》三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杂录琴谱大小数曲,其前一大曲,亡其名。

  旧本或云李翱。用指法与诸琴法无异,而云翱者,岂其所传欤?

  ※《阮咸调弄》二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

  ※《阮咸金羽调》一卷,《降圣引谱》一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载《降圣引》一篇,谱一首,不详何代之曲。

  ※《阮咸谱》二十卷,《阮咸曲谱》一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有《宫》、《商》、《角》、《徵》、《无射宫》、《无射商》、《金羽》、《碧玉》、《凄凉》、《黄锺调》,凡十篇,总十二卷。

  ※《琴义》一卷

  陈氏曰:称野人刘籍撰。  ※《琴曲词》一卷

  陈氏曰:不知作者。凡十一曲,辞皆鄙俚。  ※《大周正乐》一百二十卷

  《崇文总目》:周翰林学士窦俨撰。显德中,俨奉诏集缀,其书博而无次。

  ※《乐苑》五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叙乐律声器,凡二十篇。

  ※《周优人曲辞》二卷

  《崇文总目》:周吏部侍郎赵上交、翰林学士李?、谏议大夫刘涛、司勋郎中冯古纂。录燕乐优人曲辞。

  ※景?《大乐图》二十卷

  《崇文总目》:皇朝司封员外郎集贤校理聂冠卿撰。景?二年,大乐署以律准考定雅乐,献之。上召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李照问锺律大要,照请用黍尺求声,遂命照制新乐。冠卿讨论故事,据经义,多所损益,以御制乐曲及锺律议说制器之法,与古今乐器图象之异,为书一百二十六篇,上之。

  ※《大乐图义》二卷

  《崇文总目》:皇朝太常博士、直史馆宋祁撰。受诏考试太常乐工,因集古乐锺律器用之说,上列为图,从释其义,并今乐署阙典所当?补者,更为杂论七篇奏之。

  ※皇?《乐记》三卷  晁氏曰:皇朝胡瑗等撰。皇?二年,下诏曰:国初循用王朴乐,太祖患其声高,令和岘减下一律,然犹未全。命瑗同阮逸等二十馀人再定。四年,乐成奏之,上御紫宸殿观焉。此其说也。

  陈氏曰:阮逸、胡瑗撰。凡十二篇。首载诏旨,次及律、度量衡、钟磬、鼓鼎、鸾刀,图其形制,刊校颁之天下。虎邱寺有本,当时所颁藏之名山者也,其末志颁降岁月,实皇?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用苏州观察使印,长贰押字。余平生每见承平故物,未尝不起敬,因录藏之。一切依元本摹写,不少异。

  ※景?《广乐记》

  陈氏曰:翰林侍讲学士冯元等撰。阙八卷。景?元年,判太常寺燕肃建言锺律不调,欲以王朴律准更加考详。诏宋祁与集贤校理李照共领其事。诏言朴律太高,比古乐约高五律,遂欲改大乐,制管铸钟,并引校理聂冠卿为检讨官。又诏元等修撰《乐书》,为一代之典。三年七月,书成,然未几,照乐废不用。  ※景?《乐府奏议》一卷,皇?《乐府奏议》一卷

  陈氏曰:胡瑗撰。  ※《三圣乐书》一卷

  陈氏曰:宋祁子京撰。  ※《补亡乐书》三卷,《大乐演义》三卷

  晁氏曰:皇朝房庶撰。古律既亡,後世议乐者,纵黍为之则尺长,律管容黍为有馀,王朴是也;横黍为之则尺短,律管容黍为不足,胡瑗是也。故庶欲造以一千二百黍,纳之律管中,黍尽乃得九十分,为黄锺之长。其说大要以律生尺耳。

  范蜀公本之以制雅乐。

  石林叶氏曰:皇?中,昭陵命胡瑗、阮逸更造新乐,将成,宋景文得蜀人房庶所作《乐书补亡》三卷,上之,以为知乐。庶自言尝得《古文汉书·律历志》,言其度“起於黄锺之长,用子??黍中者,一黍”字下,脱“之起,积一千二百黍”八字,乃与下文“之广”字相接。而人不悟,故历世皆以累黍为尺。当如《汉志》以?黍中者千二百实管中为九十分,以定黄锺之长,而加一分以为尺,则《汉志》所谓“一为一分”者,黄锺九十分之一,而非一黍之一也。又言乐有五音,今无正徵音,国家以火德王,而亡本音,尤非是。范景仁力主其说。时方用累黍尺,故庶但报闻罢。崇甯中,更定《大晟乐》,始申景仁之说,而增徵音。

  然《汉书》卒未尝补其脱字,盖不知庶之所自本也。

  陈氏曰:庶说惟范镇是之。时胡瑗、阮逸制乐已有定议,遂格不行。元丰四年,庶子审权作《演义》,以述父之意。其後元?初,范蜀公自为新乐,奏之於朝,盖用其说云。

  ※范蜀公《乐书》一卷

  晁氏曰:景仁论乐宗房庶,潜心四十馀年,出私财铸乐器。元?中上之。  ※《五音会元图》

  晁氏曰:未知何人撰。谓乐各有谱,但取筚栗谱为图,以七音十二律,使俗易见。

  ※《乐书》二百卷  陈氏曰:秘书省正字三山陈?撰。建中靖国初进之。为《礼书》陈祥道,其兄也。其书雅、俗、胡部音器、歌舞,下及优伶杂戏,无不备载,博则博矣,未免於秽芜也。?绍圣初制科,终礼部侍郎。杨诚斋序曰:“其书远自唐虞、三代,近逮汉唐、本朝,下逮子史百氏,内自王制,外逮戎索,网罗放失,贯综烦悉,放郑而一之雅,引今而复之古,使人味其论,玩其图,忽乎先王金钟天球之音,粲乎前代鹭羽玉戚之容,後有作者,不必求之於野,证之於杞、宋,而损益可知焉。”

  ※《大晟乐书》二十卷,《雅乐图谱》  陈氏曰:大中大夫开封刘炳子蒙撰。大晟者,本方士魏汉津妄出新意,以裕陵指节定尺律,傅会身为度之说。炳为大司乐,精为缘饰。又有《图谱》一卷。

  ※《隆韶道百和集》一卷

  陈氏曰:保义郎大晟府按协律姚公立撰。以律吕、节气、阴阳为说,凡四十九条。

  ※《乐府诗集》一百卷

  晁氏曰:皇朝郭茂倩编次。取古今乐府,分十二门:郊庙歌辞十二,燕射歌辞三,鼓吹曲辞五,横吹曲辞五,相和歌辞十八,清商曲辞八,舞曲歌辞五,琴曲歌辞四,杂曲歌辞十八,近代曲辞四,杂谣歌辞七,杂乐府词十一,通为百卷,包括传记、辞曲,略无遗轶。  ※《琴筌》十卷

  晁氏曰:皇朝荀以道撰。记造琴法、弹琴诀并谱。

  ※《琴史》六卷  陈氏曰:吴郡朱长文伯原撰。唐、虞以来迄本朝,琴之人与事备矣。  ※《制琴法》一卷

  陈氏曰:不知何人撰。

  ※《大胡笳十九拍》一卷

  陈氏曰:题陇西董庭兰撰,连刘商辞。又云“《祝家声》”“《沈家谱》”,不可晓也。

  ※《琴谱》八卷  陈氏曰:鄞学魏邸旧书有之,己卯分教传录,亦益以他所得谱。

  ※《琴操谱》十五卷,《调谱》四卷

  陈氏曰:参政历阳张岩尚翁以善鼓琴闻一时,余从其子亻必得此谱。

  ※《琴谱》十六卷

  陈氏曰:新昌石孝隆君大所录。

  ※《律吕新书》二卷

  《中兴艺文志》:曰蔡元定季通撰。其法以律生尺,如房庶、范镇之论,亦祖《两汉志》蔡邕说及我朝程子、张子,又主淮南太史、小司马之说,以九分为寸。

  朱子序曰:南狩今六十年,学士大夫因仍简陋,遂无复以锺律为意者。吾友蔡君季通乃独心好其说而力求之,旁搜远取,巨细不损。积之累年,乃若冥契,著书两卷,凡若干言。予尝得而读之,爱其明白而渊深,缜密而通畅,不为牵合附会之谈,而横斜曲直,如珠之不出於盘。其言虽多出於近世之所未讲,而实无一字不本於古人已试之成法。盖若黄锺围径之数,则汉斛之积分可考;寸以九分为法,则淮南太史、小司马之说可推。五声二变之数,变律半声之例,则杜氏之《通典》具焉;变宫变徵之不得为调,则孔氏之礼数因亦可见。至於先求声气之元,而因律以生尺,则尤所谓卓然者,而亦班班杂见於《两汉》之志、蔡邕之说,与夫《国朝会要》以及程子、张子之言,顾读者不深考,其间虽或有得於此者,而又不能无失於彼,是以晦蚀纷?,无复定论。抑季通之为此书,词约理明,初非难读,而读之者往往未及终篇,辄巳欠伸思睡,固无由了其归趣,独以予之顽顿不敏,乃能熟复数过,而仅得其旨意之彷彳弗。季通亦许予能知己,故属以序,而不得辞焉。

  《朱子语录》曰:季通律书分明是好,?不是暗说,自有按据。  ※《乐舞新书》

  《中兴艺文志》:吴仁杰撰。论《关雎》者二,论《风》、《雅》、《颂》者九,论笙镛雅颂者二,论《大雅》、《小雅》者一,论《二南》者二,论雅者九,凡二十五篇。

上一篇:文献通考

下一篇:卷一百八十七·经籍考十四